国庆假期前夕,人社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起草了一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并开始向全社会征集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作为行业从业者,同时也作为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经营者,超人第一时间对《规定》的全文进行了阅读和研究,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从《规定》的定位来说是低于国家的法律、条例的,也就是说《规定》是在上述两个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针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了“精准定位”,有明确的受众群体,《规定》全文的第五章也提及涉及法律责任的情况,以上述两部法规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从《规定》的适用范围来看,国境内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均适用本规定,也就是说港澳台地区、国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华开办的分支同样适用;同时,对求职者、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各自的相关活动也进行了明确,重点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许可备案、服务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进行了规范。
就许可备案来说,《规定》专门用第二章进行了描述,这其中超人注意到这几点:
1、仅对于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出了场地、规章制度、专职人员等要求,对其他从事信息发布、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管理咨询、测评、外包、软件服务等类型的机构并未提出申请备案以外的其他要求,不知道未来程序上是否会进一步简化。另外超人对于专职人员持证上岗一事觉得比较“鸡肋”,北京延续了多年的从业资格考试,实际上含金量不高,考试也比较容易混过,不如废止。
2、《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由人社部统一格式,统一编号,全国通用,纸版证书和电子证书拥有同样的效力。这点超人建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同城或异地开立分支机构的(这里特指非独立法人的分公司,如XXX公司上海分公司),应注册成立后提出备案申报,直接赋予资质,而不应再单独审批取得资质,简化流程。
1、对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收集来的个人、企业信息数据,是非常敏感的,甚至其数量、细节程度是其他行业很难比拟的,过去也曾发生过行业内的企业通过不法交易贩卖、泄露个人隐私的情况,建议这块能够参照《数据安全法》增加处罚力度。
2、目前招聘等细分行业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招聘活动已经成为主要渠道,国内领先的招聘机构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boss直聘等均以网站、手机APP等形式作为主要的业务手段,线上和传统的线下模式相比,服务的模式、流程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监管的难度也相应较大,而这几年对于线上的相关投诉和意见也是相当突出,甚至对于信息隐私保护等热点问题也上了央视的315晚会,《规定》对于线上开展招聘、培训等各类服务业务的监管仍有待加强和完善。
3、第24条明确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未经委托方同意转包,不得以此改变委托方与其招用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不得通过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等方式与用人单位串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得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或者按劳务派遣形式将劳动者派往其他单位工作。这条针对的是行业里的部分乱象,比如层层转包的,通过灵工平台避税的,多次派遣的等等,对损害企业和劳动者权益的行为明令禁止。这里超人比较好奇的是,灵活用工企业是否也属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果按照灵活用工以“业务承揽”作为撮合交易的主要方式来看,这业务逻辑其中并不存在劳动雇佣关系,应不属于人力资源服务的范畴,但咨询、培训等业务其实也不涉及劳动关系,但《规定》也将其涵盖其中,从这一点来说和灵活用工又有相似之处,不知道未来如何界定?
1、由人社部牵头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诚信等级制度,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评级,并向全社会公布,便于企业和个人选择靠谱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2、在自上而下监管的同时,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与监管部门共同参与行业规则、标准的制定、规范行业操守,提升自律意识,共同将监督管理落到实处。
根据人社部统计,截止2021年底,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约有5.9万家,从业人数约103万人,2021年全年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次数为5099万家次,为3.04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各类就业服务,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8.6万场,网络招聘发布岗位信息8.45亿条,培训劳动者2662.22万人次,推荐高端人才141.04万人欧宝平台,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营业收入2.46万亿元,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当前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呈现高度的分散化和市场化,再加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给监督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规定》的推出有利于实现“全国一盘棋”,自上而下对行业进行规范,确保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个人希望求职,或者企业需要采购相关服务,该如何寻找适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呢?在此超人推荐您三个要点:
1、查资质。例如从企业的注册时间看看从业年限,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从事互联网业务的是否有《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等,也可以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方式查查企业过往有无不良信用记录;
2、听口碑。从其他使用过这家机构服务的个人或企业处,打听一下使用或者合作的心得,尤其对服务质量进行详细了解,辅助佐证。例如对于求职者,可以从其他小伙伴处了解下这家招聘网站上传简历是否便捷,反馈是都及时,推送的职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有无隐性收费等等,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了解下服务机构的作业能力,服务质量、响应速度、流程是否快速规范、业务覆盖程度等等,这些都会成为未来合作的关键点。
3、看案例。看看这家服务机构有无成功服务的案例,尤其是同行业、同专业的案例。例如一个经管类应届毕业的同学,应更多关注和了解自己同专业毕业生通过这家招聘渠道的成功率、成功案例等;对企业来说,如果自己是一家金融类企业,同行业客户是否选择这家机构,是否有相似的需求,这家机构是如何服务的,这会对本企业未来的合作产生较大的借鉴意义。
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是需要从野蛮生长到逐步规范的过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同样如此,希望这个行业承载着国家对人才发展建设的重任,一步步坚实前进,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